top of page
作家相片Pure & True

【明報副刊】物件舊了 不等於失去價值 幫爸爸修理破舊皮具

已更新:2018年6月14日


維修皮具﹕除了開辦多款工作坊外,Michael跟女朋友計劃下月於中環開設分店,專門提供皮具維修服務。(蘇智鑫攝)

【明報專訊】父親輩常言道:「東西舊了,修理一下就可以繼續用,隨便就丟棄的話太浪費了。」他們對物件更為長情,認為物件隨年月更富味道,如皮革,便是不少男士們珍重之物。適逢父親節,除了潮流盛行的手作皮革工作坊,讓子女親手製作禮物送給至親外,近年亦有店舖提供皮具維修服務,為沾上歲月痕迹的皮具重拾光彩。好的皮革,隨時能夠用上十年八載,只要適度翻新,仍能散發風采。


從旺角港鐵站一出,對面唐樓行上兩層,便到達Pure & True高級皮具專門店。僅30平方呎的狹小空間內,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皮革製品、配件和工具。應門的年輕人架着眼鏡、打扮樸素,他是二十五歲的創辦人陳國威(Michael)。畢業後做過實驗室助理的他,創業念頭原來始於一次旅行。當時他跟女朋友在廈門鼓浪嶼,留意到四周開店的都是年輕人。「見到在那兒創業的人,全部跟我們差不多年紀,信心自然大了。回來就開始想,自己是否也可以呢?」他本身研究皮革已有一段時間,閒時會跟朋友一起買材料自行製作皮具。從深水埗專賣皮具的格仔舖開始,到今日旺角的樓上店,兩小口共同經營,轉眼便是第四個年頭。


跟不少人一樣,手作皮革最吸引他的,是能夠按照每個人的需要度身訂做。開辦皮革工作坊幾年,他曾為客人設計過五花八門的皮革製品。他憶述,試過有爸爸來為兒子的中提琴盒訂做一個皮製手挽;亦有女生偷偷為任職髮型師的另一半縫製放理髮剪刀的袋子。按照客人要求,他們再設計草圖和繪畫紙樣,製作獨一無二的作品。有心做的話,一塊皮料能做出的作品千變萬化。


巧妙翻新 舊皮具重拾光彩


皮革美觀實用,從年輕人到父親輩都對它愛不釋手。現時坊間開辦皮革工作坊的店舖比目皆是,Michael要突圍而出,一年多前開始加入維修服務,替客人翻新和修補破舊皮具。像皮包肩帶斷裂、外身褪色剝落等,客人都會拿來這裏修理。細小的店舖裏,角落的櫃子上放滿一個個待修的皮造手袋、錢包和皮套,全都是客人留下的。


他們的堅持是,品質好的皮革本物已夠耐用,修補得到的話都不應隨便丟棄。「如果我們連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都維修不到,還怎稱得上是皮革店呢?」


皮具維修是一門專業,當中大有學問。小小的店內牆上掛着一張裱起的證書。細問發現,原來他去年專程去了意大利修讀皮革維修課程。Michael指那是個短時間的濃縮課程,部分是遙距課堂,亦要到內地工廠實習。「平時縫線、清潔就很容易,但說到像補色這類工序,不同質料的皮革,處理方式有很大分別,因此必須具備相關知識才行。」他認真地說。


他解釋,雖然坊間不乏專門維修皮具的公司,但不少都標榜只維修名牌貨品。「其實我都可以理解的。你拿個沒牌子的(皮具)上去,他也不曉得該如何報價。例如你一個幾百元的袋子,如果維修費用要一千塊,人們又怎可能負擔得起呢?但很有趣的是,人們來到我們這裏,我們如實報了相若的價錢,他們卻通常會願意付的。」Michael指,上一輩認為東西用久了會有感情,亦不時有年輕人把家人的舊皮具帶來修理。物件舊了,不等於就失去價值。


優質皮料 各有所愛


經歷幾番寒暑,皮具偶爾受點「皮外傷」在所難免。不過皮革用品要耐用,Michael說最重要還是用料本身。選擇優質皮料,是他們尤其重視的一環。平日我們說的真皮(即動物皮),其實再細分成很多種類。現時常用的主要有牛皮、羊皮、馬皮等。最常用的牛皮一般較厚,質感亦比較硬;至於羊皮則相對軟身。訪問期間,他拿出一匹黑色的山羊皮,摸上手很柔軟,表面的凹凸紋尤其清晰。每種皮料各有所愛,仔細研究起來大有學問。


除此之外,真皮亦按照其加工程序分成幾個種類。像平日我們常聽到的植鞣皮,其實是利用植物油分加工的牛皮,富彈性而且堅挺度高。眾多皮革當中,Michael尤其鍾情常用於製作高級家具的油蠟皮。它利用頂級的頭層牛皮,經過打磨和上油,最後塗上一層薄蠟,因此透氣度高、手感亦非常柔軟。但他說,「最特別的還是它會變色。」他隨手拿出一個油蠟皮造的藍色皮套,用手指輕輕一刮,頓時出現一條深色的痕迹。隨後再用指頭來回給力搓幾下,刮痕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。當被拉伸扭曲時,會產生顏色深淺變化,這正是油蠟皮的獨特之處。或許皮革也跟感情一樣,會隨年月而昇華,變得愈來愈有味道。對一眾子女而言,無論親手製作皮革用品、還是幫爸爸修理舊的皮具,最重要還是一份心思。


文:嚴智暘

編輯/陳淑安

14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